中文名:香港教育学院 | 学校类型:综合 |
外文名: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现任校长:张炳良教授 |
简 称:教院 | 知名校友:陈冯富珍、杨思琦、司徒华 |
校 训:文行兼修、敬业爱生 | 所属地区:中国香港 |
创办时间:1994年 | 主要院系:教育研究学院、文理学院、语文学院 |
类 别:法定学院 | 教授人数:1,114人 |
学校地址 :香港新界大埔露屏路十号 |
随着政府及社会大众对师资教育的关注及需求不断增加,罗富国师范学院(1939年)、葛量洪师范学院(1951年)、柏立基师范学院(1960年)、香港工商师范学院(1974年)和语文教育学院(1982年)等相继成立,提供正规的师资教育。
1994年4月25日,当局依照教育统筹委员会第五号报告书的建议,将四所师训机构和语文教育学院合并成为香港教育学院,旨在提升师资教育和有关的专业培训课程。 1997年,香港教育学院整体由铜锣湾迁进位于新界东大埔的新校园。1998年,教院开设首项学士学位课程。2001年,白石角运动中心启用。
2004年,教院取得自行评审其学位及以上程度师资训练课程资格。
2007年,教院向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提交正名大学之申请及相关发展蓝图。
2009年6月,香港特区政府宣布于2009-2012三年期,向教院增拨120个学士学位学额和30个研究课程学额,和每年额外拨款港币2,200万元。
教院于2010年9月开办两项非教育类课程,包括语文研究荣誉文学士和全球及环境研究荣誉社会科学学士课程。两项课程均获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外部评审小组的支持。创意艺术与文化荣誉文学士课程则于2011/2012学年开办。
此外,教院于2010年首办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研究生课程,并设立研究生院和建立全面的研究培训架构,以配合相关发展。
愿景
学校矢志成为亚太地区的先导高等学府,以长於培育文行兼修、敬业爱生的教育工作者著称,并以提升教育素质的学术成就名闻遐迩。
使命
学校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使他们成为胜任在各类型学校和其他环境工作的教育专业人士;并支援他们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我校采取全人教育的模式,不但让学生具备必需的技巧和能力,而且以教育为己任,,造福社会。我校同时缔造适切的学术和社群环境,支援教学和研究的发展。
我们藉研究,为教育带来新知和创意;并与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协作,推展和改进教育政策的制订与实践,从而服务社群。
香港教育学院教学大楼包括一座中央设施楼及多座教学楼,中央设施楼内有图书馆、电脑中心、600座位的演讲厅、学生活动室及饭堂等,而教学楼内设有课室、实验室、专业制作室、工作室、资源中心及电脑室等教学设施。校园亦会为学生、高级教职员及其他驻校员工提供宿舍,3座传统式学生宿舍(罗富国堂、葛量洪堂及柏立基堂)提供1,500个宿位,而赛马会学生宿舍的家居式单位共为500名学生提供家庭式的居住环境。
大埔校园 :位于香港新界东大埔露屏路10至12号,占地12.5公顷,于1996年5月28日由前港督彭定康主持奠基,并于1998年2月26日由前行政长官董建华揭幕正式启用。校园由行政大楼、教学大楼、文康及运动综合大楼及户外体育设施组成。
赛马会小学:位于位于大埔校园内的示范学校,8层校舍依山而建,附有中央庭园及梯阶式花园,获得香港建筑师学会年奖“2002年全年建筑大奖”。
运动中心:香港教育学院运动中心位于大埔白石角优景里,占地约 5.3 公顷,设有可容纳 1,200 观众的有盖看台、四百米全天候跑道、天然草足球场、可作足球场或曲棍球场之人造草场、5 个网球场、缓跑径、健身室、其他康体活动设施及停车场。
香港教育博物馆:位于大埔校园D1座平台的博物馆,由教院图书馆及教院社会科学系协办,于2009年5月15日成立,主要介绍香港教育历史及发展,展览主题包括教育之地位及教育对社会的贡献,以及香港师训发展等等。博物馆于每日早上10时至下午5时向公众开放,公众假期休息。
学 院 | 院、系、学部、科研机构 | ||
博文及社会科学学院 | 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 | 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 | 健康及体育学系 |
社会科学系 | 数学与资讯科技学系 | 科学与环境学系 | |
副学士部 | |||
人文学院 | 中国语言学系 | 英语教育学系 | 语文教育中心 |
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 | 文学及文化学系 | ||
教育及人类发展学院 | 课程与教学学系 | 幼儿教育学系 | 教育政策与领导学系 |
国际教育与终身学习学系 | 心理研究学系 | 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系 | |
研究生院 | |||
院校协作与学校体验事务处 |
信念
作为香港最具规模的师训机构,香港教育学院致力於教育的创新及卓越发展。为了达成目标,学校发展应用研究,开拓富启发性及创新性的知识,在学术、专业、社会及政策等方面,对教育界以至更广大的社群影响深远。
方向
推动应用研究(尤其是有关应用、 罗富国堂教学及整合的学术):以开拓知识,在专业改进、实践创新及政策制订等方面,为学校教育、教师培训及终身学习等范畴,发展相关的本土及国际应用研究; 促进多学科研究:以贯彻“超越教育”的理念,拓展学科领域,加强研究实力,并提供更综合而精密的发展途径; 结合研究、教学及专业服务:使学术及专业工作能有效整合,互相裨益; 利用本地和国际网络:联系学校、非政府机构、专业组织、研究机构 及政策制订者,加强在研究与发展上的协作; 建立研究实力:在学术人员、学系及研究中心等不同层面,发展具实力的研究队伍,从事前沿研究。
花费你3秒钟时间,填写以下信息,我们将赠送你价值1000元的的性格测试。
香港教育学院设有多项奖学金,按同学学业及专业成就、领导才能、对社区的贡献和个别奖学金捐助者所订之评审标准而颁发,以鼓励学生追求卓越学术表现,表彰他们的学术成就。大部分奖学金是由热心教育的外间机构及个别人士捐赠。一般而言,奖学金金额愈大,要求亦愈高。全额奖学金此类奖学金金额可支付一学年必须之费用,如学费、宿费、生活费、学习支出;不同奖学金所涵盖之年期亦不同。育才奖学金此类奖学金乃为学士课程而设有以下数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奖学金──此项奖学金金额可支付学费,为期四年,总金额为每人港币三十二万元。
1.申请人的高考成绩
2.申请人在面试中的综合表现(如获挑选参加)
3.面试的日期和地点请到香港教育学院内地发展事务处网站查询。
【一般入学要求】申请人必须持有认可大学颁授的学士学位,应届毕业生在课程开始之前若能获取所需学历资格亦可申请入学。此外,某些学位课程会有更具体的要求,会通过安排笔试或面试进一步测试申请人就读该课程的能力。
【英语水平要求】若申请人本科阶段的教学语言不是英语,则应满足以下最低英语水平要求:托福80分或以上;雅思6分或以上;大学英语考试六级(不低于430分);其它同等资格。个别院系或专业可能会设定更高的英文水平要求,具备一定的汉语能力并且持有教师资格。
☆ 港币学费 75,000—— 78,000
☆ 宿舍费 (十个月) 9,500 —— 14,250
☆ 生活支出 30,500——30,500
☆ 全年总支出 115,000——122,750
☆ 凡修读三年全日制音乐教育(当代音乐及演奏教育学) 学士课程或其它自资课程的非本地学生,本校只安排首年的学生宿位,同学需在余下之修学期间自行安排住宿。
☆ 修读学士课程的学生,可能需要参加必修或自愿性质的海外交流、沉浸或研讨会等活动。同学可能须支付有关活动之全部或部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