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广播公司(BBC)今年费大力气拍了一部纪录片,邀请5名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对该校的学生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结果,中国老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
同时,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被中国老师训哭。中国老师表示,这些英国学生缺乏进取心,懒散无纪律,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英国的高福利制度。据悉,BBC 2台将于8月4日播放这部纪录片。
哪种教学方法更有效?
事情的起因,是BBC启动了一个研究项目——“中国化的英国学校”,他们在英国顶尖的公立学校博航特中学开设“中国实验班”,不仅全天作息安排与中国学校相同,所有课程也都由中国老师来上,并且全程跟拍,录制成纪录片。
5名中国老师也是经过精挑细选。据这个“中国实验班”的班主任、来自杭州的80后数学老师邹海连(音)透露,他花了半年时间,才通过BBC设置的重重关卡。
邹老师回忆,BBC在选人时开出的3项基础条件,拦住了绝大多数老师的脚步:第一,该项目要在中国基础教育体系内寻找老师;第二,这些老师从事英语语法、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学工作至少满5年,少半年都不行;第三个条件是最难的,这些老师还要具备全英文教学的能力。邹老师说,他的入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可以用英文上数学课。邹老师还表示,BBC当时反复强调,希望他在英国上课时,能用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纪录片中,5名中国老师需要教导“中国实验班”里50位年龄在13至14岁的英国学生,而博航特中学的其他学生则跟往常一样,由校内英国老师教导。在一个月后,两组学生分别进行数学、自然科学的考试,来看看哪种教学方法更有效,结果会在纪录片中公布。BBC希望通过这个研究项目,探寻中国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能否教好英国学生。
“英国学生思想开小差”
虽然语言不是问题,但中英学生的差别还是让中国老师们大跌眼镜。在这部纪录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一名中国老师面对一群思想开小差的英国学生大声喊道,“听我讲”;“开动一下你的脑筋”;“不要说话,不要提问”。
来自南京的李爱云(音)老师在纪录片中直言不讳地说:“每次我给学生留家庭作业时,我期望他们能认真地听我讲,可现实却是他们有人在聊天,有人在吃东西,还有人甚至在化妆。”
“有时候,我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然我就疯了,”李老师说,“全班学生大概只有一半人在听我讲话,剩下一半人不知道在干什么。”
来自西安的自然科学老师杨君(音)也有同感,她说,有一次,一个女孩在课堂上突然大哭着跑出教室,原因竟然是这个女孩得知她的偶像、英国歌手泽恩·马利克宣布退出乐队。“在课堂上出现这么情绪化的举动,实在让人难以理解。”杨老师说,“在中国,课堂纪律根本就不是个事,但在英国,这是最大的问题。”
此外,就连体育课也出现问题。纪录片中,两名英国学生无法承受中国式体育课的“高强度竞争性”,居然哭了起来。
高福利制度养出懒汉?
至于英国学生为什么会这么懒散无纪律,老师们异口同声地表示,是英国的高福利制度养出这群懒汉。
“他们将来即使不工作也能拿到钱,他们根本不担心生活,”参加纪录片摄制的魏照(音)老师说,“但在中国,每个学生都知道,只有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将来才能赚钱养家。”魏老师还表示:“如果英国政府削减福利,很快他们就会看到情况大不同。”
杨老师则质疑英国学校的教学大纲,她说:“在英国,老师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去应付不同的学生,但在中国,就只有一个教学大纲,要么适应,要么淘汰。在中国,你只有努力去追上课程进度。”
英国网友力挺中国老师
对于中国老师的教学方法,博航特中学的校长尼尔·斯托格表示不赞同。他认为,自己的学生并不像中国老师所描述的那么懒散,同时,他形容中国老师的教学是“麻木和无趣的”。
“在摄像机镜头以外,当你参观我们的学校,你会发现我们的学生并不是那样。”尼尔·斯托格说,“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尊重学生的话,那他肯定会遇到问题。”另外,尼尔·斯托格不认为高福利制度会导致学生缺乏进取心。
尽管校长努力为自己的学生辩解,但英国网友显然更赞同中国老师的说法。
“他们(中国老师)是对的,”一位网名叫诺卡的英国网友在社交网站留言道,“英国老师没有老师的样子,学生没有学生的样子,英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这条留言获得了4600多个“赞”。
另一位在伦敦的网友则略带幽默地留言道:“这些学生应该在有客人来访时表现得更好一些,校长为学生开脱是个很大的问题。我自己也是个老师。”
还有一位外国网友表示:“我不是英国人也不是中国人,但我绝对不会把孩子送到英国去接受基础教育,中国老师说得非常正确。”
中英课堂教育的差别到底有哪些?是什么让中国教师和英国学生都叫苦不迭?
首先,课程设置
在中国,所有学生都有统一的课程表,语文、数学、英语等等,每个人都必须按照课表上课,而在英国,除了一些核心科目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比如传媒、摄影、设计甚至烹饪等课程学生都能自由选修。
其次,教学思维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一定会有标准答案。比如,在中国,语文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就会说这片文章的作者是谁,中心思想是什么,暗喻了什么;同样的文章如果在英国就会有不同的方式。英国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出疑问!学生可能说,我不认为是这个中心思想呢?我觉得作者当时的心境是这样的,作者想表达的是另外一种意境。老师会很赞成学生发散式的想法,并且会竖起大拇指!
再次,课时安排
在英国,课程以“松紧结合”为原则,如果一天的课程安排得多,那么,第二天的课程相对就会比较轻松。英国中学一天的课程不会超过5节课,中午会安排一个小时的午餐和自由活动时间。每天上课的时间是从上午9:00-下午3:30,因为上学晚、放学早,有些英国的家长会在上学之前把孩子送去各种不同的俱乐部,如早餐俱乐部;放学后,孩子也会去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如足球、管弦乐、舞蹈、羽毛球等。而中国的学生一般从早到晚一天之内上大课8节,如果包括早读、晚自习等之类的时间在内的话,应该会超过10个小时!一个中国中学生忙碌的一天是从早上7点半开始的,下午6点以后放学。部分学校要求学生7点到校早读,或者晚上放学后继续留在教室自习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升学方式
10年磨一剑,高考是中国学生人生中一个重要时刻。高考可以改变命运,也是对大多数中国孩子的必经之路。中国学生奋斗了10年就是为了高考的两天,最终决定他们命运的就是这个时刻。一考定终生,稍微失常的考场发挥或者填报高考志愿不明智,就会和心仪的高校失之交臂,从此奋斗了10年的梦就会粉碎!
英国大学除了要求考试成绩外,还需要老师的推荐信和课外活动表现。而且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大学,等拿到conditional offer之后,再决定上哪个大学。而且如果学生在考试中不满意,还可以重新参加考试,成绩以分数最高一次考试的成绩为准,同样的考试,可以参加多次。
以上就是鑫泉留学为您总结的关于中国老师支教英国纪录片的介绍以及折射出的中英教育体制的差别,希望能够对您提供一定的帮助。
鑫泉出国全国品牌留学机构,提供最新留学资讯,为您成功留学不遗余力!如有疑问欢迎拨打以下咨询热线:
资讯来源: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宫元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