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会员优惠
用 户 名:
密  码:

实践能力差是大学生就业的软肋

发布时间:2010-02-08 00:00
   辽宁省人力资源管理调配中心对参加5场高校招聘会的1.4万余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高校毕业生八成多没有工作经验,缺乏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差,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通病”。有三成毕业生选择在市内工作;有五成毕业生愿意留在沈阳或大连,而且期望的月薪普遍较高。

  期望的月薪普遍较高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毕业生期望从事制造业、教育、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金融业。而各地用人需求较大的住宿和餐饮业的求职者却极少。期望从事职业最多的是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类人员和办事人员,工作稳定、薪资良好的国企仍是多数毕业生的首选。

  从期望工资看,选择月薪1500-2500元的大学生占到57.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提高14个百分点,五成以上大学生薪资要求平均为2000元。省人保厅厅长助理王成鑫认为,从去年全省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变化看,全省各项积极促进就业的举措效果初显,就业形势逐步好转,毕业生就业信心和期望普遍提高,从侧面也鼓励了大学生对薪资的较高定位。但大学生自身能力是否与其要求的薪资匹配,值得思考。

  针对高达五成的毕业生愿意留在沈阳大连工作,王成鑫提醒,不同的产业集群区和经济开发区对人才技能结构和专业特长的需求有很大差异。比如沈阳浑南经济开发区对动漫人员需求始终不减,而大连的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业对电气电子设备装配人才需求供不应求。毕业生应认清全省就业需求的差异,根据所学专业和技能特长理性选择就业区域。

  能力欠缺是就业“软肋”

  目前,招聘大学生的岗位很多,满足岗位要求者却甚少,出现了毕业生就业数量有余、质量不足、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局面。这种供需不平衡对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影响十分明显,本次调查中超过七成的毕业生希望通过培训弥补经验和能力方面的欠缺,愿意通过技能培训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为解决大学生因经验和能力不足无法找到工作的矛盾,去年我省对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 “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和 “专业转换及技能提升培训”等专项工作。但有八成见习岗位闲置,只有二成见习岗位有学生报名参与,这表明大学生就业意识转变和真正的行动之间尚有距离。

  调查显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最需要就业培训、获取就业信息和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的帮助。这要求政府要尽可能多地开发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基地,建立一批就业技能培训基地,不断扩展就业信息渠道。作为培养人才之地,高校要与时俱进调整、拓宽专业设置中的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增强大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尽快适应工作需要。

资讯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