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陆
  • 用户名:
  • 密码:
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发布时间:2013-09-13

  在不到150年间,麻省理工迅速发展成为了一所和哈佛齐名的世界一流学府。罗杰斯创校时提出了要将教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们在毕业后能从容应对比课本中更复杂的实际问题。秉承着其创始人的宗旨,麻省理工一直将科学研究放在首位,成为世界上一流的理工学院。

  性质:私立,专门性大学
  位置:美国,麻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
  成立时间:1861年
  组成机构:设有6个学院,8个顶尖的研究所
  校训: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

  历史回眸

  从美国第一所学院——哈佛学院创建直到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的大学教育充满着浓厚的古典和宗教色彩,经典学派的传统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把美国高等教育推进了腐儒式的泥潭,这种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因而,麻省理工学院的创始人威廉·巴敦·罗杰斯在反思自己教育经历的过程中曾产生了创建一所“超过国内任何一所大学”的学校的想法。这所学校不仅仅是能传授工艺技能,重要的是要为学生们将来在工业部门工作打好科学理论基础,并把“通过实验进行学习”作为学校的教育信条。

  1865年2月20日在波士顿市中心的商业图书馆响起了麻省理工学院(以下简称MIT)第一堂课的铃声,MIT由此开始走上其成功之路。

  MIT创建之初,只有15名学生,适逢美国南北战争。创办人罗杰斯认为透过教学与研究并且专注社会上的实际问题是培养专业能力的最好方法。于是,100多年来MIT都致力于适合实际的教学和研究。

  MIT是美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从事科学与技术教育和研究的一所私立大学。虽然后来增设了人文、社会科学等系科,但该学院仍保持了其纯技术性质的特色,主要培养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办学方向是将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教育与研究结合起来。

  当今风采

  经过近140年的发展,MIT现已有学生近万名,并且已被世界公认为与牛津、剑桥、哈佛等老牌大学齐名的、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学。

  布满了理性与思维

  MIT坐落在麻萨诸塞州美丽的剑桥小镇。剑桥镇没有浮华喧嚣,到处古风犹存,红砖尖顶的房屋,古堡式钟楼,百年老树几步一株。尤其有特点的是其红砖铺地的人行道,被人们誉为“通往知识之宫的红地毯”。

  剑桥镇紧挨波士顿,这一带是著名大学城,弹丸之地集中了5所百年以上历史的名校,MIT则被公认为全美最好的理工类大学。

  然而MIT的校园却以实用而并不美观著称,尽管有一批校舍是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还是有不少人抱怨它“像个工厂”,校舍就像车间厂房。校园里的大楼不像美国其他大学的惯例,冠以著名人物的姓名,而是只用冷冰冰、死板板的编号。但是MIT实事求是的校风,使62.3公顷的校地上布满了理性与思维。

  自由的学术气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使MIT产生了威廉·肖克利、保罗·塞缪尔森、罗伯特·索洛等众多的诺贝尔奖得主,也使MIT拥有了最好的管理分院、能源实验室和林肯实验室等这样一些优秀的科研机构。

  学校共有近1000位教授,1∶10的低师生比例确保了这么多优秀学生都能得到第一流的指导。学校聘请的教授都是在各自领域的佼佼者,11位在职教授还曾被授予过诺贝尔奖。在MIT的历史上,总共有55位校友和教授曾获此殊荣,其中就有在2001年获和平奖的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1994年获经济学奖的约翰·纳什。

  MIT的学生都是来自世界各国最优秀的理科人才。全校现有近4000名本科生和6000名研究生,其中大约1/4是来自108个国家的外国学生。

  最强项是科技

  MIT毫不讳言地称自己为一所“科技学校”。“尽管这里人文和社会科学科目也不错,但我们的强荐确实是科学。”学生们到这里来是因为他们对科学感兴趣。

  这里所有的科学系都出类拔萃,走在全国大学科技的前端。电子工程和电脑科学是全美国公认的第一。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物理,以及规模不大的航空系和天文系都是声誉极高的专业,医学科技、生物工程都是该领域的领袖。不过,总的来说,纯科学的领域所受欢迎的程度比不上工程和电脑科学领域。

  麻省理工与哈佛

  谈到MIT,人们就习惯于将它与哈佛大学相比,这并非只因为二者相距甚近,更主要的是哈佛的名气也非一般所能比。多年来,两所学校间的竞争从未中止过。

  1870年,哈佛曾企图兼并麻省理工,此后又作了多次努力,但终未如愿,其原因未见有人考证,但美国有句俗话说:“麻理的学生不会读,哈佛的学生不能算。”

  由此可见,二者特色相距甚远,一文一理,很难捏在一块儿。哈佛的学生个个自傲自信,从外表看,衣着考究,风度翩翩。而麻理的学生却相反。原因很简单:没有时间。在哈佛,学生们的最大困难是如何才能进来;在麻理,最使学生头疼的却是怎样才能出去。

  校园生活

  MIT依靠其在自然科学、工程学、建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管理学等方面的实力,致力于对学生进行科学和技术知识的教育,通过优秀的教育、研究和公共服务,来为社会做贡献。这一使命是通过创建者的远见卓识和后继者们“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办学理念以及理工与人文融通,博学与专精兼取,教学与实验并重的办学方针来实现的。

  学习、睡眠和朋友三者必舍其一

  MIT的学生们在学习上下的苦功也是出了名的。“他们把我们赶得像驴子一样。”有学生抱怨说。麻理学生的负担重得吓人,在这儿学习被比喻为“从消防水管中找水喝”。要想毕业,必须拿满360学分,少1分也不成。例如,航天工程这门课,每周最少授课时数为14小时。课程如此之多,负担如此之大,迫使学生个个变成了“咖啡因摄取狂”。因为若不如此,就无法连续几天几夜在实验室操作或赶写论文。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学生一直到毕业也未曾跨过波士顿大桥一次。因此,学生们把呈深红和灰色的学校建筑喻之为“染满鲜血的混凝土”。

  在枯燥的校园中,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一些学生情绪陷入低潮自是不难想见,他们对自己的学校也是爱恨交加。“我恨这个该死的地方”据说是MIT学生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校内男生们抱怨的另一件事就是女生太少。尽管校方每年都努力地针对女生宣传,吸引她们跨进本校,但MIT的男女比例仍是始终浮动在2∶1左右。

  教授留的作业以多和难著称,有些课“难名昭著”。新生们在MIT第一年上的课都不打字母表示的成绩,只分等级:“通过”或“不通过”。校方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放学生们一马,让他们能有足够时间来适应MIT紧张的节奏。

  尽管如此,学生们仍然叫苦连天。有人说,在MIT,一个正常人在“学习”,“睡眠”和“朋友”三者中只能得到两个,而必须舍去一个——大多数学生们聪明地选择了放弃睡眠。

  校方公开宣称容忍学生恶作剧

  千万别以为MIT的学生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这所1861年建校,原名“波士顿理工”的学府中,有全美国最会调笑胡闹的学生们。MIT学生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他们怎么让同城的哈佛的学生大惊失色。

  某一年,穿着印有“哈佛大学”的运动衫的MIT学生们,分头给观众席上的哈佛学生们每人派发一张卡片,通知他们说每人都将卡片向空中翻开的话,就会组成“打败叭喇狗”这句话(叭喇狗是耶鲁球队的象征)。结果呢?信以为真的哈佛学生们组成的自然是“MIT”三个大字。MIT学生们又一次“阴谋得逞”。

  还有更精彩的事例呢,据说某年的整个秋季都有一个学生在哈佛的橄榄球赛场上吹着声音尖利的哨子,喂栖息在赛场周围的鸟儿。当被问起他在做什么,他总是说自己是哈佛学生,在为生物课作研究。感恩节时,哈佛橄榄球赛隆重开场,裁判神气活现地吹了一声口哨,没想到立刻有数百只鸟儿铺天盖地向他扑来!原来那喂鸟人是MIT生物系的学生,整个秋季煞费苦心地把鸟儿训练得条件反射,一听到口哨,就以为有人给它们送吃的来了。哈佛人又一次落下了笑柄。

  MIT学生在自己学校搞的鬼名堂也不少。1979年的一天,MIT最著名的建筑巴尔克工程图书馆148英尺高的巨大圆形拱顶,被工程系学生们装饰成一只巨大的乳房。在装粉红色的乳头时,由于风向不顺和运气不好,头三次试装都告失败,直到第四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成功。在这之前,那拱顶曾被装饰成一只蜡烛、一张人脸和一只南瓜等等,不过恐怕哪一次都没有这些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

  亲密的师生关系

  MIT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地方。之所以有无数的学生报考,是因为它除了拥有最好的自然科学分院、工程分院和管理分院外,还拥有一流的建筑与规划分院、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分院;拥有学生所需要的学位计划和课程,甚至新生都可以聆听到诺贝尔奖得主的教诲,学校会给学生无数的良机,让学生与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共同研究。学生和教授间的关系很亲密,在教授与高材生之间培养了一种良好的合作精神。学生们在MIT可以同与他们相似的人——科学和数学方面的佼佼者、杰出的音乐家、运动员、企业家和团体领导者共同生活和学习。

  在MIT,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没有市场的。这里的学生性格外向开放,思维敏捷活跃。但令人不解的是,他们并不爱学习,这在美国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多数学生希望尽早离开学校,在一家不错的公司谋得职业,争取在22岁便成为百万富翁。

  美国有人称MIT为“疯癫精神病院”。对不知内情的人来说,第一印象或许如此。然而,麻理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它独特的教育方法。它“最基本的注意点是研究,即独立地去探索新问题”。例如,有一门课是这样进行的:学生们每人得到一个装满弹簧、电机等元件的箱子,课程要求简单而明确——自行设计、装配一台机器。恰恰是这种奇异、怪癖、与众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一大批献身教育事业、顽强拼搏且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它成为全世界有志青年衷心向往的“麦加圣地”。

  录取标准

  MIT对新生的录取,其标准是很高的。中国学生如果想申请MIT,首先要有良好的专业背景,比如参加过什么科研活动,发表过什么重要的论文等,其次是你的学习成绩,本科和研究生的平均成绩,再次是你的GRE和托福成绩,最后是你的申请材料。如个人陈述,推荐人的知名度也相当重要。

  另外,申请MIT成绩高,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根据最近几年的情况,成绩分数在MIT录取时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最关键的条件是工作经验,优秀程度和个人声明等。

  MIT一直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合作

  目前MIT的留学生中来自中国的学生最多,约占留学生总数的11%。麻省理工目前正在着手开放一个基于中国的网上课程,它的OCW的网页正在实验,正式开通后,MIT的选择开放课程还将翻译成中文在网上出现,目前已有26所中国大学成为OCW的合作伙伴。

  目前,MIT到中国与大学合作培养工商管理硕士(MBA),先后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开展了合作。合作方式是由MIT学院为合作学校培训MBA教师,提供原版英文教材和案例,学生采用全英语授课,并经常能听到来自美国的教师或专家的讲座和报告会。这为中国的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我国第一位进入MIT的留学生是张克忠,他于1923年进入MIT攻读当时一门新兴的学科——化学工程学。从此,他一生的生命指针便指向了化工。学院中被人们戏称为化工“鼻祖”的著名教授路易士亲任张克忠的导师,他非常惊讶张克忠这样一个来自科学落后的国度的学生竟有着这样好的数理化功底和英文水平。
  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使张克忠在5年后戴上了博士的桂冠。1928年,MIT在授予张克忠科学博士学位的同时,出版了他的博士学位论文《扩散原理》一书。此书立刻轰动了美国科学界,一向不被看重的中国人竟令美国科学界大长见识,“扩散原理”被定名为“张氏定理”。路易士教授执意把自己最得意的学生张克忠留在MIT,先后3次为他安排职位。一面是工作生活条件都优越的美国,一面是科学上还是一片荒芜的贫困的祖国。出于一片赤子丹心,张克忠选择了后者,义无反顾地拒绝了导师的好意,返回祖国。

  留学小贴士

  特色学科:最著名的专业是工程和电脑科学、数学、化学,特色学科有自然学、工程学
  现任院长:苏珊·霍克菲尔德
  申请条件:SATVerbal641分,Math747分,另托福575分
  申请期限:工科研究生院1月15日;商科研究生院1月31
  费用情况:
  申请手续费:50美元
  学杂费:24500美元
  食宿费:7440美元
  资助情况:
  助学金共2263份,平均12820美元
  短期贷款,平均1468美元
  校方资金低息长期贷款,平均2989美元
  校外贷款,平均5473美元
  1939份勤工俭学,平均1629美元;208份兼职 

资讯来源:鑫泉留学

责任编辑:孙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