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陆
  • 用户名:
  • 密码:

美国大学生是怎样读书的?

发布时间:2014-03-04

  国内教育界总是在提改革高考制度,我们的高校应该实行西方那种宽进严出的政策,我在国内也听了多年了,但是对于“宽进严出”的印象只是一个名词罢了,并没有什么特别深的感触,而且也一直认为虽然西方宽进严出,但是他们的学习还是太容易太简单了,我们国家的学生还是最强的。但是真正到了美国上了研究生后,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宽进严出,也认识到了我们与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差距。

  在去美国之前,我想大部分国人和我一样认为,美国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教育方式和观念都以人为本什么的。感觉美国的教育都是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一点也不痛苦,学生有很多课外业余爱好。总之一句话,他们是素质教育,我们是应试教育。而在好多人眼中,美国人都不怎么爱学习。学习很次,中国是个人去了就可以称王等等。到这里学了以后,发现以前感觉的完全是扯淡的。美国的高等教育比中国还应试,美国的学生平均学习刻苦程度是中国学生不能比的。

  我这学期学选了3门课,分别是经济学家数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在开学初我在网上买的课本(这里的课本特别的贵,我都买的二手的书,还都100多美元 一本,有的学生买不起干脆复印),需要运送几天,所以头一周,没有看书。微观经济学一上来为了检测我们的数学基础,就给我们发了一张数学卷子,里面涵盖了 本科阶段所有的数学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而且几乎每个知识点都有。

  我由于大二学完数学到今年6年没有用过,所以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我在周末两天草草看了一遍4本数学课本,然后比猫画虎的把题做了。当时听老师课上意思就是看看同学的数学水平,不怎么重要,就当作业留了。

  在我的观念里,到了中学,尤其是高中,因为学习的比较难了,作业是可以不做了,严格说是不会的可以不做的,因为老师不收,大家在家只要努力做了,做不出来没关系,第二天老师会在课上讲。所以作业都是良心活,好学生都自觉完成了,实在不会的就放着。

  我开始还是拿这个观念去对待美国老师的作业。当时看完书已经晚上10点多了,第二天要上这门课,我本来认为估计老师上课对对答案,有问题问问就可以, 估计没做完也没事。不过我还是凭着国内学习养成的老师给的良心活必做的习惯,坚持把题做完了。当时写到了半夜2点半多,其中好几次想放弃睡觉算了,不过最后还是写完了。

  我当时还说第一周就写到半夜两点半,当时觉得以后不会这样,这是我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罢了。结果没想到,第二天上课,老师就真都把作业收了,亏了我把卷子都写完了,否则就傻眼了。当时老师说收的时候,我心想还真收啊?后来逐渐才明白原来美国作业是计成绩的,每次作业都会给你按照对错打分,记出成绩, 最后和所有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一起算最后的总成绩。

  而且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题你要是不会做,你不写或者写错了,你就不得分,最后就会影响你的总成绩。在中国是,平时允许你犯错,允许你不会,你不会可以空着,听老师讲,最后考试时会做就可以。因为从高中以后学得就比较难了,作业有不会做的很正常,老师是允许的。但是在美国就不一样了,老师每周都会给你留一大堆作业,你在下周上课前要交上来,如果有不会的,你要在交作业前去自己去问老师,老师不会在课上给你讲的。如果到交作业时还没有问老师,因为不会不做 或者做错了,那么你就要承担这个责任,老师不会因为你实在不会就手下留情的,你的作业就会被扣分。每次作业老师都会记录的,最后会一起给你算总成绩的。

  这样每周的作业都相当于一次考试,因为得的分数直接影响你最后的总成绩。第一次数学作业我和我们系的那个中国同学就因为没明白留没留作业而没交。我们 当时下课还问了留没留作业,老师说没留。结果第一次就没写也没交,好在好几个同学都没听懂,老师允许我们在第二天10点之前补交就可以。

  最痛苦的是第一次计量经济学作业。计量经济学是我们这里面最难的课,基本就是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而且这门课是最近几十年才兴起的,国内教得很浅。虽然我本科学了经济应用统计学、数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三门统计计量相关的课程,但是学得实在是太浅了。以至于我一值认为统计学是门比较好学的课程,因为我所学的统计学无非就是求求平均数、方差、各个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即期,长期,同比,环比,GDP,GNP这些概念,最后最难的就是用最小二乘法求一求线性回归。而且公式都是现成的,背背就可以了。计量无非就是多个误差项。数理统计就是求一求假设检验,都是程序化,模式化的东西。

  但是在申请美国大学的过程中在论坛经常听他们说外国的经济学要求数学非常高,其中最难的就是计量经济学,还有统计学。数学和统计学最好申请,因为太难,外国人没人去学。当时还不理解,为什么统计学这么难学,现在终于知道了。我们老师用了1堂多课就把前4章讲完了,前四章就涵盖了我本科学的最难的一元线性回归和假设检验的所有内容。然后就留作业了。

  到快交作业的前几天,我才拿到课本,于是赶紧做。由于本科学的早就忘光了,而且当时学数理统计的那一学期前半段出去背英语了,后半段给系里做网站呢, 那个老师又是个研究生,声音很小,彻底听不见,所以也就是到最后才把书看了看,然后按照背过的那个假设检验的程序做得期末考试题,就这样还过了,所以没有 怎么理解检验的机理,而且那门课讲了很多随机分布,正态分布,t分布,卡方分布,F分布等都不明白怎么回事,也就是记住了这几个名词可以去跟没学过的吓唬 吓唬人。但这都是检验的基础,所以心里一直觉得这一部分没有学扎实。以至于我在工作的四年中晚上经常做同一个噩梦,就是上大二最后一学期要考数理统计时, 我什么都不会,非常焦虑的情景。当时每次我都自己对自己说你已经上班了,以后不会再有考试了,这个情况永远也不可能发生了,这只是梦。但是还是一直在做这个噩梦。

  现在感觉到这个噩梦快成现实了。为了做作业,用了几天把本科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又看了一遍,感觉还是没怎么看懂,然后就做作业,一点一点抠到凌晨5点多,实在做不下去了,然后就交了。结果第二天发现老师留的截止日期是他上课的这一天晚上12点截止,而我在前一天以为是在他上课前需要要交,所以我还有一晚上的时间,把昨天不会的给补上。

  晚上和我们系的那个中国同学一起做的这个作业。他还好本科毕业后直接就来上硕士了,所以都没有忘。而且他本科是学生物的,生物虽然对数学要求不高,不 过对统计学要求很高,他的毕业论文就是用统计建立模型求的,而且他那篇论文还上了美国的SCI索引。(能上SCI的就很了不起了,整个我们省就没几个人能 上这个,我们学校还把能上这个的教授作为模范来对待)所以他还是比较懂,一边给我讲,一边看书才似懂非懂的(比本科时懂多了,但是感觉还是理解不太透彻)把这次作业做完。

  后来发了作业,20分满分得了16分。看似分还可以但是仔细想想16分意味着什么?每个老师第一节课都会把这门这学期怎么学,有多少考试,有多少作业,考试和作业各占最后总成绩的百分比列一个教学大纲告诉你。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第一次期中考试占20%,第二次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20%,平时作业占 40%。(因为这门课主要是看你实际运用能力,而实际去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需要大量繁琐的运算,要运用计算机程序配合才能完成。这个放在考试中是不现实的,所以作业占了很大的部分。)

  最后总成绩按照ABCD给你评分,90-100评A,80-90评B,70-89评C,70以下D或者不及格。本身不及格的线就比国内60分提高了。 而且硕士研究生毕业有一项成绩要求就是每学期平均分不能低于B,否则下学期你就留校察看,如果再不行就被开除了。也就是硕士研究生的及格分数是平均80以上。

  如果是十分简单的学科考80分以上不算很难,关键是现在学得都是非常难的,作业和考试很难。所以如果保证所有科平均80以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 国内都知道如果是一门很难的课程,考80分就是相当不错了(不说数学这种难的课程,就拿英语来说,我们学校多少学生为了英语四级过60而奋斗四年,四级考 85分以上,六级考80分以上就算优秀了,好多同学都不敢奢望六级考试,我记得我有个同学考六级61分过了,就认为自己英语学的很不错了,然后就开始替别 人去考四级了,别人问他英语怎么样,他很自豪的说我都过6级了,别人一听也觉得,嗯,不错都过六级了,其实六级是个什么英语水平,六级的61分是个什么水 平,我给你个对比你就知道了,我的六级当时比他高了近20分,然后第一次做美国的托福听力,50个道题我就做上了7个。而要上美国研究生就要考GRE考 试,这个考试又比托福高出很多,被国内学生认为是上帝读的书(god read english),以至于考完GRE再考托福的人不用复习就可以拿高分。

  我考完GRE以后乐观的认为我把天下最难的考试考完了。以后什么都不怕了。结果我来了美国上课以后发现,GRE考试相对于现在学的这些东西简直太简单 了。在美国没有人去炫耀GRE考试成绩,他们认为这个不足挂齿。就在这个难度下,要保持科科80以上是个什么水平?这个水平就是美国硕士研究生的最低及格线。低于它你就可以考虑回家了。

  而且我估计了一下,难课程如果都保持80分左右就不错了,所以最后很有可能的结果是大部分都是B,然后如果都是B的话,只要有一科是C,那么平均就是 B以下,那么就可以走人了。而如果得C的这一科是因为平时考试和作业都是刚好80分或平均刚好80分,恰好有一次作业得79分(在中国,如果比较难的课程 这个成绩也算是好成绩了),那么这一门课可能就因为这一次作业的80以下,造成最后这门课B以下(或者说C),如果恰好其他课又都是B,那你很有可能平时 表现都不错就因为这一次作业的一分而被开除走人。

  当然你要说哪里有这么恰好的事情,我说这个已经是很好的情况了,很有可能你的考试和作业会很多次上不了80分。我这次作业就是在悬崖边上:16 分,20分满分,看似不错,实际上16除以20等于0.8,也就是80分,已经是最低可以接受的分了。所以我以后作业必须要拿尽可能多的80分以上才能避 免因为有80分以下而最后失足的情况。所以这次只是刚刚及格。说完这三次不是很成功的第一次作业,再说说美国的考试。

  我在国内时看学校主页上的这学期学习安排,说是10月7日左右期中考试。当时很紧张,认为那时自己到美国不到一个半月,语言估计都没过关怎么考试?然 后自己安慰自己也许是学科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安排吧。估计我们这个文科专业应该不会有期中考试的吧。期中考试对我来说已经8年没有遇到了,因为上了大学以 后,好像就没有期中考试,也许工科的同学有,不过我们经济这种文科的学科就没有了。期中成绩老师大多是以出勤率来计算,而且占30%,期末考试才是大头 70%,最多就是中期可能会有一片论文当作成绩参考。

  所以我来之前一直有我们专业不会有期中考试的侥幸心理。结果上了第一周课我就傻了,所有3科都有期中考试,而且期中考试都不只一次,有的课是2次,有 的课是3次,加上期末考试,基本上每个月每门课都会有一次考试,这个我们在应试教育的中学感受过,不过那个叫做月考,或者小测,不计入最后成绩,而且那个 最后成绩对你也没有用,因为最后要看你的高考与中考成绩。而美国这个考试基本上是所有考试各占20%,作业占20%(有三次期中考试的比如我们这学期的数学),没有轻重。或者都是25%(有两次期中考试的)等,或者老师对这个评分比例进行微调,反正权重基本都是一样的,而且所有的这些平时成绩最后折算成的 总成绩会跟你一辈子,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让你出示所有高等教育的平时成绩,因此你那次都不能马虎,包括作业。

  在没有考试的第一个月,我们就觉得已经很难了。来之前我认为我只选了3门课,以国内的经验来说应该是很轻松,而且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没课,每周可以 休息3天,生活应该很惬意(我是建立国内大学那种学习时间可以自己安排,没事了,心情好了可以主动学习学习那种,事情多了就可以放到最后再复习,其实多数 时候都是在最后期末才复习,临阵磨枪,过了以后就都忘了)。

  可是知道了我上面所说的美国大学的教学制度后,你就发现你每周都要写作业,而且要写好。而老师上课基本上对你写作业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就讲他喜欢讲的部分,然而你就要把所有书都看了,然后再把所有题都做了。基本上老师每次课都讲一章。一章的内容大概30-40页书,这30-40页的书是大书就是比国内16开纸大一点的那种书,而且是英文的小子,密密麻麻,比中文的30-40页的内容应该多,而且最关键是书中每一句话都有复杂的数 学和逻辑关系,你要看透,都需要你想很长时间,或者自己在草稿纸上推导和画图帮助理解,这样有的时候十几页的书都要看5、6个小时。你每周要读3本这样的书(100多页)然后做3门作业。

  每次作业都很费时间,数学作业最简单,不过你要用计算机写,用word打十分复杂的数学符号,矩阵,希腊字母等,很费劲。但是用4个小时应该可以写完 (国内写作业我记得好像能写2个小时的算是比较多的了)微观和计量经济学的作业一般都是十几个小时。因为作业就相当于考试,但是这个比考试要求的时间松, 而且属于开卷,所以老师留的题都很难。最可恨的是计量经济学的老师,讲课非常快,我拿到课本时,他已经结束前7章了,我们每周休息的三天,我都在赶他的进 度,讲了一个月到期中考试了他已经讲了12章了,一本近1000页的书,他讲了快一半了,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好在这个课本讲的十分详细,因为我看我本科 的书看了好几天,就是不明白怎么回事,看了这本书前4章以后就彻底明白了,讲得太细了,太系统了。

  粗略的算了一下,每周每门课上课看书时间要30个小时,写作业的时间要10小时,那么三门课一周学习就要用120小时。而一周7天每天24小时一共就168小时。你就会发现你完全没有休息时间。和我们一起上课的一个台湾同学发现我们选了3门课很惊讶,说他学2门都快受不了了,我们居然选3门。开始我们还不理解,现在明白了,下学期一定学2门。

  就这样我们在紧张学习了一个月以后,开始了长达近2个月的考试之旅。我们这学期,数学有3次期中考试,1次期末考试,一共4次考试,其他两门2次其中 考试,一次期末考试,分别共3次。后来发现这三门考试都放在不同的星期去考,结果每周考一门,考完一轮要用3个星期。之后第二轮考试就又开始了。9月30 日第一次数学考试。10月2日第一次计量经济学考试,10月8日第一次微观经济学考试。之后休息了一个礼拜(没有考试,但是上课,有作业),10月23日第二次数学考试,10月28日第二次计量经济学考试(这个考试是拿回家考试持续近2个星期),11月12日第二次微观经济学考试,11月20日第三次数学 考试。也就是从9月30日开始到感恩节放假前一天,我们就一周没有考试,剩下的每周都有考试。

  我们国家考试数学、物理这种计算为主的考试过去都是以大题的形势出现,这种大型综合计算题最能体现数学能力,过去一般都是考3-4道数学或物理大题, 每道25-30分。但是因为数学物理这种学科确实太难了,所以用这种考试会使很多人不及格的,少做一道就几十分没了,少做两道就不及格了,过于太残酷了。 学数学和物理的很多都是要么满分,要么不及格。虽然很残酷,但是可以体现能力,老师喜欢这种考试,就像语文老师说得,其实语文什么都不用考,什么花样都不 用出,就考一篇作文就可以了。但是为了照顾大多数考生的面子问题,这种考试好像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被取消了,因为我们引入了西方的观念,第一是注重学生自尊心培养,总是考不及格会 有阴影的。第二是引入西方的标准化考试,也就是什么选择填空题,因为美国托福GRE还有美国文职公务员考试都是选择填空题。

  这样我从小经历的考试没有纯大题的形式。我经历的有的比较牛的数学和物理老师说都考纯大题才好呢,考什么小碎题。但是到了美国以后,我们引进了西方的 观念发现在西方行不通,这里考试完全和我们没有改革开放之前的考试一样,数学、微观经济学都是4-5道大题,每道20-25分。没有一道选择或填空。

  国内学经济学,就背背概念。这里经济学基本上是可以说是文科中的物理学,因为现代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创始人保罗萨缪尔森以前是学物理的。我这学期 微观经济学上到最后没有怎么明白什么经济学理论,就是会做数学题了。老师上课就是在黑板上用数学推导公式和证明定理,最多在最后根据公式说一下经济意义。

  就这样我们在已经被国内淘汰了的过于残酷的纯大题考试中要都保持80分以上,难度有多大了吧?(过于残酷的纯大题考试也叫做要么满分,要么不及格60 分以下的考试,不过这里美国老师还是照顾面子,分数都写在第二页,这样大家就不会看见各自的成绩了)还好,我的高等数学学得还不错,计算基本功还行。所有 数学考试全部95分上下。第一次微观经济学出了3道题,到最后老师问谁做完了,好像就我们三个中国人,美国人大部分做了2道,还有做1道题的。不过老师比较可气的是让大家把没做完的拿回家继续做,下周交上去。我们就白做那么快了。最后我得了89分。

  第二次微观经济学考试是拿回家考试,开始我们认为比较轻松,结果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出的题太难了,我做了3天。有一道证明题我把自己锁到厕所里想了6个钟头,最后用欧拉定理硬证出来了,其实老师的思想不是那种方法,而是模糊笼统的说明的方法,那个方法我也知道,不过我觉得很模糊,不如我这个明白。

  到交考试卷子前的最后一天晚上,我们另外几个中国同学来找我,很焦急,说这道题怎么也证不出来,其中华盛顿州立的那个台湾人从普尔曼借了一辆车拉着他 女友就过来了(她女友是福建省高考前几名,当年能上清华,最后报志愿出了问题而上的中国人民大学)他一般都先找她女友做,这次她女友也没做出来,于是大家 都很着急,跑到我这里来了,一看我做出来了,大伙就都放心了,最后我这科考了91分,基本完成了预期目标。

  台湾的同学自从第一次考试以后就开始大肆赞扬我们学得好,到了第二次看见我的那种证明方法更是说我惊为天人。期末的时候,台湾的同学说他看老师的平均 成绩了,美国学生和我们两个中国学生的分差很大,美国学生都平均50-60分。开始我们还挺沾沾自喜的,觉得得A不成问题。但是后来发现老师网页上的全班 考试、作业成绩,发现有两个学生,比我俩要强很多。两次考试全部90分以上,更甚有一个同学,两次考试1个100,一个96.那两个人在第一次数学测验中 评价是Strong(强大),而我和另外那个中国学生只是Good(好),当时我觉得如果按照百分比给ABCD的话,我估计可能不一定是A。好在最后我总 成绩得了A。

  对于计量经济学,实在是没有办法,太难了。我几乎在开学初的90%时间都用在计量上(好在微观最一开始讲的很慢,给了我赶计量进度的时间。不过到后来三科难度和任务量在10月底都上来了)在第一次考试前总算大体明白了这门课是怎么回事了,赶上了前12章的进度。不过他的考试太变态了,由于不能考怎么估 计模型的实际操作题,所以只能考对概念的理解题。这个我是刚明白怎么操作,对本质和机理还是不太明白时,他考的全是这种题。而且题量很大10几道题。最后 只考了54分。

  本来开学初我们还信誓旦旦的要拿全A,结果这门第一次考试就考了54分,而全班平均70。第二次拿回家考试,我还说这个还好可以拿回家做,结果我和那 个中国同学费了整整一个星期在建立模型,前面1个礼拜试验了近百种可能性的模型,结果就是相关系数不到20%,根本不能用。直到最后两天晚上我才灵机一动 说删点,突然发现事情有很大转机,不过删点是在理论上不允许的,我那个中国同学马上说用哑元变量(Dummy Variable)试一下,结果成功,这样才基本找到可用的模型,花了两天时间完善模型和写报告,最后写到凌晨5点。

  以为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结果得了66分,说是没有改造模型的异方差性,明明我问老师如果同时有异方差和误差项自相关怎么同时改造,他说先改造误差自相 关后再检测异方差性,结果我改造完检测后没有异方差性了,然后就按照老师说的没有改造,就交了,结果是需要检测异方差性。我的心都凉了。因为这门课90分 以上才是A,80-90是B,80以下是C,所有学科平均不能低于B,我这科很可能就C了。

  不过我还幻想着估计老师最后会降低标准,感觉这门课不可能有学生最后总成绩在90分以上的。肯定会降低标准的。不过我还是没放松,最后总复习的时候把 时间全放在这科上面了,另两科就没复习。最后才有所收获,得了85。那天见到那门课的老师,那老师说我的期末成绩令人印象深刻,再加上我做了加分作业和做了最后的加分题,最后给我B,我想我又做加分作业,又做加分题,最后又考的这么高,以为要给我A呢,结果还是B,估计他的90分为A的标准没有降低。

  所以我庆幸最后把所有时间放在这科上了,否则如果考80以下,可能就真的C了,因为老师没有降低标准(本来想老师会降低标准70分可以得B,结果想错 了)。我学这门课真的吐血了,最后得的B没什么想法,世界上的事情不是你努力就能成功的。我上届的一个中国女的,去年第一学期也是我学的这三门魔鬼课程, 居然全A,我很无语。

  而且我们中国学生认为这门课最难,最讨厌那个老师,学得最不好,他们美国学生居然这门课学得很好,很爱戴这个老师,那个华盛顿州立的女生想转到我们学校就是因为那个老师教的好,我很无语。

  说道美国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程度,我不得不再说一下我们的认识误区。在来美国之前我一直被美国的青春喜剧给误导,电影上演得都是他们怎么怎么不学习,怎 么怎么调皮捣蛋,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学生也开始学习和模仿,估计是最先传到港台,然后港台的电影开始影响大陆的。导致大陆的学生也开始变的很痞子。

  我不知道美国导演是不是故意的,虽然我问了美国人,他们说他们拍那样的电影只是表达了学生想拥有那样的生活,而不是他们真时生活的写照。但是我还是要对美国导演提出抗议,我们的教育制度不完善,学习还要靠自觉的情况下,你们这是毁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苗子啊。

  美国的大学校园生其实是这样的(是大学校园,听美国学生说他们高中很简单):每个校园里走的学生都背个书包匆匆去上课,没有一个在嬉皮打闹的,即便是 等公共汽车或者做公共汽车上,也在看书。在咖啡店里或者休息的地方,你会发现很多美国学生要么在看书写作业,要么用电脑写作业。非常安静,没有人大声喧 哗。我本来还带着掌上游戏机,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拿出来玩,有外放声音,突然发现大家都在看书学习,我很不好意思的又放回去了。突然觉得我在国内本来是很 自觉学习的好学生,在这里怎么感觉自己跟痞子小混混一样,成了不良少年。

  有一次晚上去系里打印讲义,走在在夜色下的校园里,突然想到了我们国内平时大学校园里晚上是什么样子,再对比一下这里,我发现校园里路上没有人,有的 人也都是背着书包匆匆的行走去赶时间学习。而我印象中至少是我们省的高校校园,夜幕下都是一对对的情侣在共享好时光。有一次去这个城市的主街看看,看看酒 吧里的人在干什么,突然发现人们都在那里拿着电脑学习。当时想了想国内酒吧里无数失足男女青年在里面群魔乱舞,不禁感慨万千。

  美国真实校园生活就是整个一个中国理想中的好学生的聚集地,美国学生学习这样的场景只有在中国的电影里才能看见,而我国的真实学生却在积极模仿美国电影里的东西。图书馆里学生们都在很安静的上自习,图书馆的机房,学生们都在用来写作业,没有一个干闲事的。我还真的注意观察过。

  我想想我们大学里图书馆的机房和其他机房实验室在干什么:男的在打游戏,女的在上网聊天。有的写得某系重点实验室,进去后居然人们在联机打红色警戒。当时他们喜欢打这个游戏的人如果有一个人说:走,去那个系实验室联游戏,然后所有人就跟打狼一样浩浩荡荡都去了。

  我上大一的时候觉得学校图书馆和计算机中心的机子比家里的好,而且便宜,就去带着游戏到那里去打游戏。第一学期期末还和全宿舍的人去图书馆包夜通宵打 游戏,我们那还要钱,这里用的计算机都不要钱,但是全都是用来学习。我想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我们管理不严。我想如果你在美国的学校机子上打游戏,基 本就可以准备回家走人了。第二,即便是让你打游戏,就按照我上面说的作业和考试的压力,你有时间打游戏吗?

  我们系的那个中国同学说,美国学生拿笔记本是用来学习的,因为笔记本对他们太便宜了,400-600美元就是一个,我们三本二手教课书还300多美元 呢。笔记本对中国学生是用来装逼的,他们本科的时候,有同学带女友去图书馆“学习”带着笔记本去,他们学校图书馆能自己上网,不过是有线上网(我们这里是 无线网在学校各个角落),就那样还是把网线接上和女友在图书馆看网上电影,好像显得很有档次。

  这个使我想起了中国有些人喜欢在星巴克咖啡屋里装,因为星巴克在中国属于消费比较贵的,我记得一个杯咖啡几十元人民币,我吃过一个冰激凌好像40元人 民币,因为中国大部分人消费不起,就这样被一些人很崇拜,天天到里面装“小资”(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的这种恶心的名词和这种恶心的人),我心想,星巴 克的全球总部就在我们旁边的西雅图,我们这里到处是星巴克咖啡屋,这里是个人都可以喝,要知道我们这里是美国的农村,你想想大部分农民或者农民的孩子在里 面喝星巴克,这些国内人是不是就觉得土不喝了?

  这里的咖啡是给普通人喝的,我们计量经济学的教授每堂课都拿着一杯西雅图Best咖啡(星巴克的竞争对手后来被星巴克收购)上课喝。星巴克在美国估计就与中国的大碗茶差不多,都是地摊货。

  接着说美国学生的学习,他们在卖星巴克的地方看书 写作业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个写作业是真写,不是装的。他们学习刻苦还体现在两次计量闭卷考试前,老师都发了去年考试的卷子,因为这不是作业,所以我和那个 中国学生都没写。这很不符合我们的风格,因为在国内好学生都是老师越不要求做的,都越做。结果来了美国以后,由于老师逼的太紧,有极度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 绪。结果只要不计分的坚决不写,也不看。

  但是我发现这两次每次美国学生都把所有题目都做在纸上了。我又一次体会到了他们才是好学生,我们都是混混。还有就是他们学习都很积极,我们上的研究生 课程,只有3-4个是研究生,剩下的十几个都是本科生,他们为了将来更好的学习,在本科阶段就自己主动选研究生的课程,而且有的是我们选的魔鬼3门,他们 也都选,他们还有自己的本科课程,我们光这三门就快受不了了,他们要学至少4-5门课。总之美国学生各个很刻苦,永远看不见他们玩。再说说我们学的东西的难度:

  我们国内大学本科的的微积分,第一学期学的是一元变量的,感觉还行,主要是练习求导数和积分的基本运算训练。第二学期学二元变量微积分,感觉就比较难了。 来了这里发现经济学是研究多因素的问题,n元变量是家常便饭,所以所有的微积分都是n元变量。这个就比较难,以前二元的还可以画出图像帮助理解(比如求极 值可以看曲线的凸凹),n元的完全是考抽象的推理来运算了。

  这里有一点在数学上和国内教学不同,就是他们先教线性代数,也就是矩阵的运算。然后再学微积分。而国内是先学微积分,后教线性代数。其实看一看微积分 和线性代数的先教与后教的顺序,就可以判断这个国家数学的教学水平。因为我们先学的微积分,所以微积分最多也就局限于2元的微积分学。多元的没有矩阵基 础,根本无法进行。而美国的先教线性代数,把矩阵学会了,微积分就可以直接学多元的了。(我发现美国人酷爱线性代数到了痴迷的程度,所有问题能用矩阵解的 都用矩阵解。连很简单的方程组都用矩阵解)。

  我说说比国内多的部分:国内的一元二元微积分也讲了求无限制条件的极值和有限制条件的极值,只不过都是一节带过,而且很不通用。美国讲的是一元n次函 数求极值的通用判定,多元函数无限制条件求极值(海赛矩阵判断二阶条件)多元函数加n个限制条件求极值(海赛加边矩阵判断二阶条件),多元函数求极值加n 个不等式限制条件(库恩-塔克programing判断法)等等。其实最令我耳目一新的是他们对全导数和全微分的理解和运用。

  在国内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导数和微分的区别,只知道微分就是导数加上dx的符号,来了这里发现,微观经济学的所有题目和定理都是在对全导数和全微分的 深刻理解上推出的。我以前学得只能拿到一个有具体函数形式的函数进行求每个变量的导数和比较静态分析。但是经济模型中都是n个联立方程组,而且好多都是直 接写一个F(x1,x2,…),其中x1,x2,…又是别的变量的函数:x1=g(y11,y12,…),x2=(y21,y22…)等等。

  但是你要对这种抽象的符号函数的每个变量都求出导数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就要用隐函数列方程组(我本科对隐函数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认识,没想到还能这么 用),你首先要对全微分或全导数有非常清晰和深刻的理解,然后才能写完整全微分,之后用隐函数列方程组,不过这时你就会发现,你的草稿纸简直不够用,都是 n x n元的,会拖很多,很长。最后列出后,用矩阵解出就可以了。还有微观中的证明题,比如对谢泼德拉马定理(shepherd’s lamma)和罗儿定理(Roy’s Identity)的证明,你要是不能很好理解全导数,你就跟不做不出来。

  这些数学还是不是最难的,主要是经济数学和微观经济学在用。我相信国内研究生数学应该也学这些,不过可能不会理解这么深,因为没有人逼你去疯狂做题和不断 考试。这两科我学的还好,基本可以考到90分以上,但是计量经济学(基本上是统计学)实在是太难了:我们本科学的最难的就是一元的线性回归,到了美国以 后,老师用了一节课把这个讲完。之后马上用矩阵扩展到n元变量,一元的回归用最小二乘法做就已经很繁琐了,所有数据(n个数据)平均数和方差的平方和等等 运算。到n元的,你会发现纯用普通代数根本写不出来,最小二乘法干脆就是用矩阵形式写,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根本不能用人工计算。

  在国内没有人讲这个,即便讲了很少也有人出题,让大家练习这个,因为这个人工不能运算。只能用计算机编程序计算。其实统计软件(SAS, Gauss甚至office的excel,我在国内工作时经常用Excel,以为自己Excel学得不错,到了美国来发现,他们居然还可以用excel来 编写简单程序,我完全不懂,我发现自己很渺小)中有很多都是有现成的函数进行标准最小二乘法的运算和自动打印出方差分析表,可是老师为了让我们对这些运算 和运算步骤加深理解,每次都是让我们自己把最小二乘法的程序打出来(这样,虽然不用计算具体值,但是等于你把题做了一遍)。

  我们讨论标准最小二乘法时,主要讨论满足标准最小二乘法的前提是高斯马尔科夫定律,当一个月学完n元的标准最小二乘法后,就开始了我们的主要研究对 象:在违反高斯马尔科夫定律的情况下会出现的异方差性,误差自相关性,多方程误差同时相关性,线性方程组估计的有偏性。所以这门课主要研究辨别所有违反这 个定律时的检测方法,和改造模型使之适应最小二乘法的方法,也就是通用最小二乘法。

  每一章节我们都有综合题去当作业去写(交作业包括:数据文件,gauss或SAS的程序文件,和说明报告)。我们这个老师还算好,在每周五给我们加课 学习gauss编程,据台湾的同学说,他以前上的一门统计课,老师根本不教那软件怎么使,因为学那个软件是你自己的事情,他不负责,如果你不写,那你的作 业就没分,你看着办。所以他只能去自学。我们如果周五老师有时间,会给我们补课,

  补课这个词在中国只有中学才有,而且一直被大家所诟病,认为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各地方教育局都在查学校私自给学生补课。美国这里居然是学生要求老师加 课。尤其是在考试复习前,美国学生都要求老师加课。我这个人自学贯了,很讨厌老师加课占用自己的时间,不过美国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值得赞扬的。

  说到Gauss编程,这个语言是一个专门运算矩阵的专用语言,所以被统计和计量所广泛应用。这个除了矩阵运算很直接外,其他很c语言差不多。编程对于 大部分中国学生还是比较难,因为国内计算机教育还是相对比较落后。但是由于我以前就酷爱编程,所以上手很快。最开始整理数据都是用Excel人工整理,后 来有一次和一个美国学生探讨问题,发现他Gauss用的极好,都是用Gauss的程序直接控制和整理数据,于是我也下载了一本gauss的书,一边看书一 遍就把gauss掌握了。最后完全是在gauss中处理数据和运算了。这也是我唯一在计量经济学中得到的乐趣。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美国的大学教授的能力。我们这个计量经济学的老师光计量经济学的课本就有20多种,各种统计软件SAS,GAUSS,SPSS等等都很 精通,教材也很多。计算机编程也很牛,我还从他那里学了不少技巧。而且他用计算机上多媒体课都是自己接线路(美国老师都是自己接),国内的老师好像都要有 个专门搞计算机的人给他接好,才会用。

  美国的老师电脑用的比我这个对电脑很痴迷的人都好,虽然他们都不是学计算机的。要知道这些教授们都50多岁了,年龄和我父亲差不多,国内和我父亲差不多的人,很少有人愿意用电脑的。上课有时候还问问我们微观经济学学得怎么样,然后他会瞬间说出我们学的部分的各种函数的性质和定理。人们都说他要求学生 严,但是他说他遇到的老师才严,他上大学时,他老师考他是任何拼写和标点错误这种和学科不相关的错误都会扣分的,他说他不会那么要求我们的,所以他说他对 我们要求很松。

  美国的教授一般都是向他这样很厉害。有一次上完微观经济学,后面上自然资源课的教授进来看见一黑板数学公式和推导,立即说出是这是Shepherd's Lama(谢波德拉马定理),后来有说了很多,好像很有感情似的。我想一个教自然资源的居然还对数学定理这么了如指掌。

  美国教授都是博士,博士这个词在国内反正对我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我们国内,只要考上了,就都能毕业,所以看这个人厉害不厉害主要看他考这个学历 时的考试水平。我国高考参加的人最多,所以竞争最激烈,所以最能体现人的水平,所以名牌大学的全日制本科对我很有威慑力。但是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人就少了,所以名牌大学的硕士在我眼里也就一般。而博士,参加的人就更少了,博士一般混5-6年就毕业了,没有听说过在国内上博士有人学得要死要活还不能毕业 的。所以博士对国内的一般人来说感觉不是那么有影响力。

  而在美国,博士这个词是很有影响力的,教授都是博士,在学校人们一般不会称呼他为某某教授,或者某某官衔,这些教授或者当官的有博士学位的更喜欢人们叫他们某某博士,因为这个代表了荣誉。我现在很能理解为什么,因为博士教育还是这个教育体制,只不过博士比硕士要求更高,硕士是要求平均B以上,博士是要求平均A以上,也就是全A,即所有学科不能有下90分的,而且学得更难,考试也难。这个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比如我们微观经济学的助教就是个上博士的,结果他上学期考试有C,那学期就一开始给我们讲了一次作业(不要认为上课讲作业,是在给我们补课的时间讲, 美国老师经常占用我们的休息时间),后面就都是老师给我们讲作业了,当时我还以为老师很负责,亲自讲作业,后来听说,他的助教由于上学期有C,被开除了, 现在正在我们城里的一个商场卖东西。

  我不禁很感慨,一个上博士的中途被开除,然后就只能去商场卖东西去了。也许我光经历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而没有经历国内研究生教育,就对国内研究生教育 横加指责过于武断了。我相信我前面说的学的内容国内这个专业的研究生肯定也学,但是我敢肯定没有几个能像美国学校出来学这么扎实的。

推荐新闻


鑫泉出国全国品牌留学机构,提供最新留学资讯,为您成功留学不遗余力!如有疑问欢迎拨打以下咨询热线:

大连咨询电话:0411-82551880
沈 阳咨询电话:024-23286508
太原咨询电话:0351-5228980
石家庄咨询电话:0311-89697888
鞍 山咨询电话:0412-5557323

资讯来源: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孙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