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陆
  • 用户名:
  • 密码:

各有不同:老海归为报国 小海归重创业

发布时间:2012-07-13
  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启动了大型“海归情况调查活动”,两周内已得到为数可观的各种反馈,问卷回收近100份。

 

  年龄差异影响归国选择

   从回收的问卷来看,大多数老海归回国是因为受到“爱国情怀”的感召。除了“爱国情怀”,改革开放前期出国留学的老海归还因为“公派出国有履约责任”。与 老海归形成对比的是,年轻的海归多半回国是因为“国内事业的发展潜力较大”。在对待滞留在国外的海外人才,老海归认为优秀的人才“应该回到国内”;年轻海 归则认为应该“尊重其个人意愿”。

  老海归在回国后几乎都选择直接就业,比如到政府部门或到大学研究所等;年轻海归主要选择自主创业。

  性别背后的关注对象

  不同性别的海归对相同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许多女海归的回国原因是“想跟国内的亲人和朋友生活在一起”。她们在回国时较少考虑文化差异,对事业的考量相对而言也少一些。她们更重视对子女前途的考量。

   例如,一位1984年开始留学的女海归在被问到“优秀人才滞留国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时,她首先答道:“国外环境利于子女更好地发展。”此外“亲人都 已习惯国外的生活”、“国外的生活环境更好”也是许多女海归的回答。男海归在回答同样的问题时,侧重点在收入、工作环境等上。

  学科不同答案各异

  答题者所在的学科领域不尽相同,他们的学科背景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北京一位75岁的海归,留学时的学科领域是理工类,在回答“如果您的子女出国深造,您最希望他/她学习哪方面的知识”,她的回答是“理工类”。对于这道 题,海归们一般倾向于“父业子承”的选项。这其中也有例外,北京一位经济类海归就希望自己的儿女将来学习艺术。对于“从1949年到现在,您认为海归在哪 个领域贡献最大”时这道题,学科背景也成为填答的影响要素,部分海归倾向于选择自己正在从事的领域。

  此次调查活动共设计了12项问题, 主要从海归的出国方式、工作状态、回国原因、贡献领域、知识结构等方面回顾新中国60年的海归发展史。问卷的填写对象为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归国留学人员,重 点测量海归自身对海归群体的认知情况。通过对大量具有年龄跨度的海归群体进行调查,本报将剖析在新中国成立的60年间,海归的观念、形象、工作环境等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读者怎样回答我们的问题?

  例1:

  来自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一位78岁的老海归,于1948年出国留学,3年之后她回到国内,至今已48年了。她回国的最主要原因是“爱国情怀”感召。回国后,她 在大学研究所工作,将毕生献给祖国。对于那些滞留外国的优秀人才,老海归认为他们应该回国。她同时还认为海归在50年后不再被当作特殊群体。理由是:届时 留学人员的回归率将趋于合理,那时中国的国际化程度会比较高,海归无须被当成特殊群体加以吸引。

  例2:

  来自大连某大 酒店的一位27岁的年轻海归,她于2002年自费出国留学,由于“国内事业的发展潜力较大”,加上“想跟国内的亲人和朋友生活在一起”,她于2008年回 到国内。对于滞留外国的优秀人才,她认为“应充分尊重其个人意愿”。她认为人才滞留国外的原因是:“国外的工作环境相对好一些,”而且比较“有利于子女更 好地发展。”她认为在中国未来的改革浪潮中,海归将在“推动政治改革、文艺改革、医疗教育改革”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鑫泉出国全国品牌留学机构,提供最新留学资讯,为您成功留学不遗余力!如有疑问欢迎拨打以下咨询热线:

大连咨询电话:0411-82551880
沈 阳咨询电话:024-23286508
太原咨询电话:0351-5228980
石家庄咨询电话:0311-89697888
鞍 山咨询电话:0412-5557323

资讯来源:

责任编辑: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