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何去何从?他们将怎样填补孩子不在身边的感情空白区?又如何调整心态,适应角色转变,来应对“空巢”危机呢?
“孩子走时,心像被掏空了”
在中国日益庞大的留学生群体中,低龄留学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家长让自己的子女前往新加坡就读新加坡O水准课程,剑桥A水准课程,目标就是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
“孩子走时,我跟孩子他爸送机的,家长都哭了。”回想起儿子刚出国的情景,卢女士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她儿子王彬,走时还不满17岁,在老家读重点中学,目标就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校成绩很优秀,明年下半年就要进行A level 考试了。“在家里我们说好了谁都不准哭,可是看着他往飞机上走的背影,我的眼泪还是忍不住了。孩子从小在我身边长大,虽然他一直很懂事、很独立,但一下子离我们这么远,我心里还是放不下。”从王彬进上海浦东机场海关的那一刻,卢女士就开始了漫长的心理“煎熬期”。之后,和儿子通电话成了卢女士每天必做的功课,到了约定的时间如果儿子还没打过来,卢女士就开始担心起来。
非低龄留学生父母调整更快
相较而言,年龄大点的学生出国留学,父母调整得要快一些。“读到大学或者更高学历出国留学的学生,之前大都离家住校,为出国留学预留了一个较长的过渡期,这就使得父母能够逐渐适应孩子不在身边的生活。”
鑫泉出国全国品牌留学机构,提供最新留学资讯,为您成功留学不遗余力!如有疑问欢迎拨打以下咨询热线:
资讯来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