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陆
  • 用户名:
  • 密码:

【SAT&AP】SAT改革:CB修正文化歧视,面对中国考生崛起

发布时间:2013-12-23

  2016SAT改革山雨欲来,这让很多现在正在读高一的考生心里开始打鼓:SAT朝哪一个方向改革?改革的思路是什么?会让考试变得更简单还是更难?改革后的考试应该如何应对?

  谈起SAT改革,我们首先需要从SAT考试改革的原因说起:

  第一,2012年,SAT考试的人数第一次被同样称为“美国高考”(很多时候也被称为“美国会考”)的ACT考试超越了。对于一个已经运行了80多年的考试来说,无疑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CB总裁卡尔曼说这并不重要,但是这种欲盖弥彰的“轻松”表态让我们读出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紧张。

      SATACT考试最大的区别在于,SAT考察的是能力,回答的是考生是否具备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所必须具备的批判性思维和学术写作的能力。ACT考察的是知识,回答的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所接受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是否达到美国对于中等教育的要求。

     所以SAT被称为“美国高考”而ACT被称为“美国会考”是非常贴切的类比。“会考”超过“高考”人数,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实ACT人数超越SAT人数的原因是复杂的:

     1、作为一个新兴的考试组织机构,ACT积极的扩展与美国各个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断的推荐ACT考试。因此接受ACT考试成绩作为申请成绩的大学范围在不断的扩张,目前ACT考试的适用面与SAT已经旗鼓相当了。

     2、ACT考试积极的拓展考试市场,并通过与课程结合做更大力度的推广,比如在中国的GAC课程。这一点与美国大学理事会的考试与培训相分离的策略截然不同,虽然我个人觉得ACT的考试和培训结合的模式有失公允,但是要承认在市场推广上的效率是很高的。

     3、ACT考试注重对知识的考察,这方面是中国学生的强项,在相同的情况下,在ACT考试里,中国学生可能取得比美国学生更好的成绩。

     4、ACT考试中对于能力的部分虽然在加强,但是本质来说ACT仍然是一个知识类型的老师,涉及到文化的部分比较少,文化差异造成的考试不公的问题在ACT考试里面就远没有在SAT考试中那么明显。
 
  第二,SAT考试的标准分分布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再不改革,SAT的统计学模型就可能被亚洲人完全颠覆。没有统计模型支撑的SAT考试,那就不再是SAT考试了。也无法再作为“全球最科学的考试之一”了。

  SAT考试每次计分都是9个section,但是每次考试都是10个section。其中“试验”的那个section就是用于验证题目的难度、类型等数据的。因此SAT考试结果的统计数据结果在很多时候让人觉得简直就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品。考生的成绩经过标准分转化以后精确的形成了一个从200分到800分,以500分为平均分的正态分布。750分到800分的区间几乎精确的对应成绩最好的1%,700分到800分则几乎精确的对应成绩最好的5%……

  非常遗憾的是,伴随国际学生,特别是亚裔学生,特别是中国学生冲破重重地域限制,在中国大陆之外的几乎所有可以参加SAT考试的区域开始进入SAT考试之后,SAT考试的统计模型开始出现偏差。2013年最新的报告显示,其中数学部分的平均分已经偏离了30分,这个时候的SAT考试成绩在统计学上的分布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美国大学理事会如果想继续像以前那样向所有美国大学和全世界解释SAT考试的价值和意义,就必须得尽快修正数据上的差异,否则过去八十年那些汗牛充栋的对于SAT分数与学生的分数、就业、收入、爱情、婚姻、性格……之间关系的研究就都得进垃圾堆。
 
  第三,美国人一向“胸怀天下”。在东亚各国,特别是中国崛起以前,在美国人的眼里,全世界的正根儿就是源自欧洲的基督教文化。但是在过去的三十年,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中国在亚洲东部的崛起大大的改变了世界的格局,这种改变不仅出现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对于文化也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2013年每三个美国国际学生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中国的高中毕业生,每一百个就有一个到美国去接受高等教育。而这个数字在过去的八年里增长了167%。

  美国大学理事会再也不能像非洲草原上把脑袋埋起来的那只鸵鸟,对于亚裔特别是中国考生的实际情况视而不见了。东亚地区的考生与西方考生在文化上完全不同源,文化的巨大差异造成了对于同样文化现象理解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让中国的考生在考试里不仅仅因为语言能力失分,还因为批判性思维和学术写作的能力失分,还因为文化差异失分。

  SAT到底是要考察学生什么?是语言能力么,是批判性思维还是学术写作能力,还是对西方主流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显然按照美国大学理事会多年来宣称的,SAT是一个能力考试,文化差异造成学生丢失分数显然是不符合这个原则。一些SAT的出题考官私下都承认SAT的这种文化上的“歧视”跟美国大学理事会所宣称的考试原则是有悖的。

  现在这个“文化歧视”的问题由于考生数量的问题已经变得如此明显和刺眼,变得不得不认真的面对了。

  纵观SAT考试的历史,在过去八十余年中已经出现过十几次的改革了,因此2016年改革并不算是什么新鲜事。“恐惧来源于未知”,当我们“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把握SAT考试改革的脉络的时候,备考就显得不那么让人恐惧了。

  我们不难猜测,2016SAT改革的方向会是这样的:
 
  第一,数学部分加大难度,但是受到美国高中核心课程的限制,知识难度又难以大幅度提升,因此对于应用题、图表题的数量、难度必然会相应加大。

  对于中国考生来说,知识难度不提升,语言难度不提升,唯一的挑战就是应用题的问题。但是对于中等以上数学水平的中国高中生来说,这种提升的影响极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第二,阅读部分比较生僻的词汇的数量会减少。对于文化部分的倾向性会进一步降低,我们甚至猜想2014年如果中国正式开设了SAT考场,美国大学理事会也可能会邀请一些东亚文化专家参与考试命题以保证题目在文化上的中立。

  这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显然是重大利好,对于那些“无论如何都答不对的”阅读题可能不会再“束手无策”“逢猜必错”了。
 
  第三,对于语法和作文部分的要求可能会提高。SAT作为能力考试的属性不会被减弱而是会继续保持,甚至加强。写作是体现学术能力非常集中的一种考试形式,提高对于写作的要求是强化能力考察非常好的方式。

  因此,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术写作的训练宜早不宜迟,多早都不早,初中开始不早,小学高年段开始也是适合的。



鑫泉出国全国品牌留学机构,提供最新留学资讯,为您成功留学不遗余力!如有疑问欢迎拨打以下咨询热线:

大连咨询电话:0411-82551880
沈 阳咨询电话:024-23286508
太原咨询电话:0351-5228980
石家庄咨询电话:0311-89697888
鞍 山咨询电话:0412-5557323

资讯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阎露